取消预约|注册
返回首页

党团建设

预约挂号

科室查询

请选择科室

    医生查询

    请选择医生

    热烈祝贺我院郑少玲医生当选为“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2007-12-06 14:59

    12月2日下午,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纪念广州志愿服务二十周年暨志愿者表彰大会”上,我院ICU科郑少玲医生当选为“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郑少玲医生先进事迹

    2003年,郑少玲加入了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她深知志愿者服务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脚踏实地,用真心,办实事的工作,因此她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不断地将身上年轻人特有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磨练一点点洗去,并成长为一个踏实、沉稳的志愿者。

    从原本的默默无闻,到走上三尺讲台,郑少玲实现了服务方式的蜕变;从普通的制度的接受者,到亲自推动所在志愿者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郑少玲实现了思考方式的蜕变;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到编杂志,制作宣传短片,郑少玲实现的是创新方式的蜕变;从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到4年时间里志愿服务累计达到720小时的志愿者,郑小玲实现的是成长方式的蜕变。一次次的蜕变都让这个曾经稚嫩、天真的女生,成长为一个知性、智慧的女青年。

    “为志愿事业,我还能做些什么?”这是郑少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也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侨怡苑社区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先后4次组织教师及志愿者进行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培训,负责赤岗渔村引水计划的实施和跟进,组织并参与“白衣天使飞向东明”义诊活动,独立策划并成功举办了“让生命延续——造血干细胞采样大型宣传活动”……四年的时间里,郑少玲坚持“脚踏实地,实事实办”的办事原则,在平凡的志愿者服务事业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平凡的岗位,无限的创新

    郑少玲绝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也绝不是一个受环境束缚的人。她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让她在一没资金二没人才的艰苦环境下,想方设法找出路。没有资金,则通过志愿者们一起凑,没有技术人才,自己便不断地学习,终于在她的极力倡导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下,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有了自己的原创纪念刊《灯》。虽然纪念刊的首期是很朴拙的,但是其中却闪耀出这一群志愿者们对社会的爱和活动过程中培养的友谊,更是郑少玲独自承担编辑、排版、校对、印刷、装订的辛勤劳动的最好证明。

    除了纪念刊《灯》之后,郑少玲还编辑了首个原创视频宣传短片《平等 互助》,一方面用于总结广青医疗队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想通过短片来宣传一种志愿者精神,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此外,郑少玲在协助建立家庭病床中设计的家床病历和设计独自针对服务对象情况的康复评定表,都无不体现了她在点滴的志愿者活动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谋求新的突破。

    无论什么想法,只要能让志愿者活动办得更好,那么就可以去尝试,去组织,去创新,这正是郑少玲在五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中的体会。志愿者不能只停留在扫马路和搞卫生等低层次的活动,而应该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让志愿者事业的运作模式持久且高效,这才是现代志愿者更应该追求的。

    弘扬志愿者精神,传播爱的理念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志愿者的精神更深的内涵是去感染其他人,让其他人认同志愿者的工作,并积极参与进来,而且能从中得到快乐,那么只有有一个,二个,三个……参与进来时,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日常生活中,一个举手之劳,一个微笑,一句指引,一句问候,简单而平凡,却使人心头多一份温暖,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文明!把互助当成一种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感染身边的人,同样地把爱扩散出去。”郑少玲正是秉承这样的志愿者服务理念,在每一次的志愿者的活动中,都不断践行和宣传这种理念。

    在平凡中折射闪光,这就是郑少玲,一个平凡的志愿者的不平凡故事!

    郑少玲个人简历

    姓  名:

    郑少玲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1981年11月15日

    政治面貌:

    党员

    工作单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ICU科

    所在志愿者组织: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何时起参加

    志愿服务:

    2003年3月

    累计参加

    服务时数:

    720小时

    主要服务项目:

    组织培训,策划活动,杂志编辑,视频制作,参与队的管理,章程等相关文书的撰写

    个人格言:

    一个微笑,一句指引,一句问候,虽然简单,却能使人心头多一份温暖。

    事迹简介

    2004

    3—4月    参与与广州市7中“Love patty”联谊会筹备工作。

    7月18日  组织颈肩按摩培训,担任主讲。

    7—8月   天河区侨怡苑社区服务,协助建立家庭病床,开发服务对象,设计家床病历,并成为以后本组服务对象建档蓝本。

    9月25日  策划东山区福利院中秋节联欢晚会。

    10—11月  探访信孚福利院,先后4次组织教师及志愿者进行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培训。

    2005

    2月       参与组织服务对象春节游园活动。

    3月5日雷锋日,于中央公园举行志愿服务,担任按摩组组长。

    4—6月   主编本队首个原创纪念刊《灯》,负责编辑、排版、校对、印刷、装订。

    7—8月   设计针对服务对象情况的康复评定表,拟定期为服务对象行康复评估。

    10月22日 组织中山医学生及本队队员进行颈肩按摩培训,担任主讲。

    10—11月 负责赤岗渔村引水计划的实施,负责联系自来水公司及市政、高教厅等相关部门,并先后十余次跟进渔民用水情况。

    11月      编辑本队首个原创视频宣传短片《平等.互助》。

    11—12月  参与策划本队首次“优秀志愿者颁奖典礼”。

    2006

    3月11日  参与组织与服务对象一起的“中大游园”活动。

    5—7月   参与2006版纪念刊《灯》的编辑工作,负责本队《章程》修订,培训及年度总结的撰稿,文字校对等。

    8月    参与修订本队《管理员手册》内容。

    10月25日   “白衣天使飞向东明”义诊活动,负责义诊组。

    2007

    1—2月    撰写《医疗、护理知识培训》相关文稿。

    2—3月   策划“造血干细胞采样宣传活动”,负责协调三方(中华骨髓库、中山大学医学院、我队)工作,场地申请与布置,物资准备,人员分配等。

    3月24日   组织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识培训,担任主讲。

    4月1日  于中华广场成功举行“让生命延续---造血干细胞采样宣传活动”,有157名市民登记加入骨髓库。

    5月     继续担任2007年版纪念刊编委。

    个人心得

    我的志愿者生活已进入第5个年头了。从一个跟班的新人,到组织服务、组织培训、参与管理、策划活动……几乎都经历过。曾经有学者说过,志愿者里面有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叫高峰体验。当你什么事都体验过之后,就会停滞不前,然后退出。当然,我还没达到这种程度,但最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志愿事业,我还能做些什么?” 或许我比较后知后觉,但确实有几个理念支持着我继续坚持下去:

    1.志愿者组织的模式化、规范化管理

    我们组采用半开放式管理,纪律严明,在志愿者组织中比较少见的。经骨干们的共同努力,随着《医疗服务总队章程》、《管理员手册》的编写及完善,基本明确规定服务纪律、奖惩机制、考核机制;固定每月招募、每月例会、每月培训、交流、年终颁奖典礼;不定期组织义诊,宣传活动,与服务对象联谊,等等。2005年,我主编了本组首个纪念刊物《灯》和视频短片,也成为之后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

    模式化管理对一个组的发展很重要,对队的凝聚力同样起了决定性作用,保证志愿者群体的相对稳定。

    2.活动的宣传,理念的传播

    以前,我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跟好自己所负责的服务对象就行了,忽视活动,忽视组员之间的互动、配合。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小农思想,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力量是微弱的!2007年4月1日,成功策划了“让生命延续---造血干细胞采样”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很多人专程来咨询,专程来登记加入骨髓库。有的人不仅自己来,还把朋友也拉来;有的人来不了,也会通知身边的人关于活动的消息;也有完全不相识的人,帮我寻找有关的宣传材料。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活动,不是走过场;宣传,不是作秀,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因为宣传,集大家的力量,扩充骨髓库;因为宣传,大家共同关注弱势群体;因为宣传,人们了解平等互助的志愿者精神;因为宣传,爱,得以扩散出去。利用活动传播志愿者精神,组织更有意义的活动,让民众参与,而不仅仅是志愿者的参与,让志愿者精神影响新一代青年人。

    3.把志愿者精神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

    医院本就是一个压抑的地方,生老病死时刻在发生,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甚至冷漠,而志愿者通常是感性的,冲突了吗?工作中,我会和儿科小朋友画画、下棋;鼓励白血病男孩学英语、读书看报;遇到老人家,我可以耐心地和他们交谈,解答他们的疑问;遇到贫困病人,我会尽量帮他们省着用;瘫痪或者长期卧床的,我会帮他们按摩,做肢体的功能锻炼;护士忙得不行,我可以帮她们配药打针……这些无不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日常生活中,一个举手之劳,一个微笑,一句指引,一句问候,简单而平凡,却使人心头多一份温暖,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文明!把互助当成一种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感染身边的人,同样地把爱扩散出去。

    在医生的岗位上,时间和精力有限,不一定能经常参加服务,却希望自己每天都在做快乐志愿者。

    官方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健康咨询热线
    琶洲院区:020-89168066
    民航院区:020-28286666
    546.875ms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39健康网
    备案号:粤ICP备19109196号-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 邮政编码:510317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