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患中度老年痴呆,性格大变,记忆门诊帮他“守护记忆”

82岁的黄爷爷(化名)两年前开始下降明显、性格淡漠于是家人带他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医生诊断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在药物和非药物结合治疗下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研究中心栾萍教授提醒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需要高度重视
记忆力下降明显,八旬老人患老年痴呆82岁的黄爷爷,从两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淡漠)、对周边的事物不感兴趣、穿衣会穿反、不知冷暖饱饿、白天嗜睡、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家人非常担忧,但又深感无奈,不知该如何是好。偶然间,家人得知省二医开展记忆门诊,于是带黄爷爷前来诊治。
根据病情,省二医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栾萍教授初步判断黄爷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属于轻中度痴呆程度,具体表现为短期记忆力下降明显,性格淡漠。
栾萍教授团队对黄爷爷进行神经心理评估(MOCA评分:16分)、神经系统查体、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颅脑MR:脑萎缩)等一系列的检查后,最终诊断黄爷爷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栾萍教授团队对黄爷爷进行神经心理评估


根据诊断结果,针对黄爷爷的病情,栾萍教授为他进行了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同时交代家人要多陪伴黄爷爷,和让他多与人交流。黄爷爷的家人非常重视,不仅增加了他日常在家的认知训练,比如“画钟”,而且还带他外出散步,参与社会生活等,并通过微信及时与栾萍教授团队交流病情。
5个月后,栾萍教授团队随访发现,黄爷爷主动性增加,对周边事物兴趣增加,精神状态、注意力、理解能力较前改善。神经心理评估(MOCA评分)也从16分提升到了24分,其中视空间增加3分,延迟记忆增加3分。看着黄爷爷的变化,家人对持续治疗有了极大的信心。
简单的事情记不住?警惕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动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每10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中国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约1000万,居世界之首,预计2050年,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20年。临床表现可按照疾病的早、中、晚期进行描述,各期存在重叠和交叉。患者的认知障碍会随着时间增长越来越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则会病情加重失控,直至死亡。同时,随着病程的发展,压垮的不止是患者本身,也还有他的亲属。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越早治疗越能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栾萍教授强调,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抓住治疗的黄金期。尽早延缓病程发展,一方面可保证患者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大大减轻照护者的压力。




省二医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心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心于2021年成立,2022年成立高级认知诊疗中心,2023年荣获国家高级认知障碍中心。中心完善诊疗手段和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内知名教授和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是一个富有朝气、团结、临床技术力量雄厚的优秀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