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学堂·e问医答”健康直播进社区走进南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探索“政务+医疗健康”传播融合发展新模式,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合作共建广东首个“区域医融健康传播云平台”,联手打造“科普学堂·e问医答”健康直播进社区品牌项目,推动优质健康资源下沉基层。 5月9日,“科普学堂·e问医答”健康直播进社区今年第13场(累计第22期),走进南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主治中医师王春与南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中医师周晓菊联合讲科普——宝宝总爱生病怎么办? 传统医学专家支招儿童保健。 活动通过“主持人访谈+居民互动+网络直播”的模式,同步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联动。线下,现场居民积极参与活动,提问交流。线上,广州海珠发布、省二医视频号等多平台同步直播,收看量16.1万+。 现场精彩回顾一起来看看 △省二医传统医学科主治中医师王春讲传统医学儿童保健——小儿推拿相关科普 △王春主治中医师(右二)与社区医生周晓菊(右一)联合讲科普,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梁志皋(左一)主持 △现场居民认真听课,积极提问互动,王春主治中医师现场为孩子看诊 △海珠区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程新(前排右六)出席活动,活动后,与主办方、居民一同合影留念 小儿推拿有哪些妙处?怎么进行日常保健?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小儿推拿是什么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中医辩证论治为指导,运用推法、运法、按法、摩法、擦法、捏法等传统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疏通经络、循环气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及保健目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有8种:推、拿、按、摩、揉、运、掐、捏。 (1)推法:用拇指桡侧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推动,称推法。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4种。-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旋推法: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推。-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合推法:用双手拇指螺纹面从穴位两旁向中间合拢推动。 (2)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相对用力捏而提起,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3)按法:用手指或掌根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 (4)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作环形移动。 (5)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掌根、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6)运法:用拇指桡侧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作弧形或环形移动。 (7)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激穴位。 (8)捏法:用拇、食、中指对称用力。捏住一定部位的皮肤,将皮肤提起。捏脊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替捻推向前,交替从龟尾捻推至大椎。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儿童头面部常用穴位(由上到下): ●开天门: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坎宫:从眉头至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 ●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向后1寸凹陷处。轻轻用指端去揉。●揉迎香: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风池: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儿童上肢常用穴位(由左到右): ●脾经: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亦可旋推拇指末节螺纹面。●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肾经:小指末节螺纹面。●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推三关。●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六腑:前臂尺侧,肘尖至阴池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肘尖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胸腹部常用穴位(由上到下): ●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膻中: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中脘: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天枢:在腹中部,脐旁2寸。●脐:肚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腹:腹部。自剑突下至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手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下肢常用穴位(由上到下): ●足三里: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丰隆: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处。●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处,胫骨内侧面后缘。●涌泉:足掌,前1/3与后2/3交界处。 背部常用穴位(由上到下): ●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做捏提捻推称捏脊,每捏三下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 ●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止泻)和推下七节骨(通便)。●龟尾:尾椎骨端。 日常儿童推拿保健处方 健身强体推拿处方:推三关,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补肾经,补脾经,运内八卦。 健脾益肺推拿处方:按揉足三里,摩囟门,揉风门、肺腧。补脾经,补肾经,推肺经,推三关,运水入土。 养心安神推拿处方:运内劳宫,捏脊。补脾经,补肾经,清心经,清肝经。 增进食欲推拿处方:揉板门,推揉四横纹,推胃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补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