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PET/CT位于医院3号楼负二楼,核医学科总占地约1200 m 2 ,候诊区可同时容纳40余人,每日的PET/CT检查可做20余人次,PET/CT注射药物后休息区可同时容纳7人以上
拥有联影生产的全球首台数字光导 PET/CT uMI 780,同时配备正电子药物回旋加速器(住友HM-12SPC)
现有一支医术精湛、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多个医生从事PET/CT诊断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中心全体员工将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以人性化的服务及精益求精的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保障患者健康
核医学科拥有先进的GE Infinia SPECT-PET显像系统、双能X线骨密度仪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科室开展的主要业务有:核素显像、骨密度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131碘治疗甲亢、32磷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131碘治疗甲状腺癌、131碘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89锶/153钐治疗骨转移瘤、肿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云克(99Tc-MDP)治疗骨质疏松、甲亢突眼、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项目。科室现有博士1名、硕士1名、技师2名、护师1名。
Infinia SPECT-PET显像系统 骨密度仪一.临床常见病种与核
医学SPECT/PET检查项目对照表
序号 | 疾病名称 | 检查项目 | 准确性 |
01 | 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 | 心肌灌注显像 | 90% |
02 | 急性心肌梗塞 | 心肌灌注显像 | 近 100% |
03 | 血管再通术前心肌存活性估测 | 18F-FDG PET显像 | 97% |
04 | 心肌病 | 心肌灌注显像 | 75% |
05 | 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塞 | 脑血流灌注显像 | 90% |
06 | 癫痫、脑瘤复发、精神和情感障碍性疾病 | PET或脑血流灌注显像 | 90% |
07 | 肺栓塞 | 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 | 85% |
08 |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 核素下肢静脉造影 | 90% |
09 | 肝血管瘤 | 肝血池断层显像 | 90% |
10 | 急性胆囊炎、新生儿黄疸与先天胆道闭锁鉴别 | 肝胆动态显像 | 95% |
11 | 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 介入肾动态显像 | 90% |
12 | 无尿路梗阻的肾功能判断、移植肾监测 | 肾动态显像 | 85% |
13 | 尿路梗阻和与单纯尿路扩张的鉴别 | 利尿肾动态显像 | 85% |
14 | 阴囊疼痛 (睾丸扭转和急性副睾炎鉴别) | 阴囊显像 | 95% |
15 | 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 全身骨显像 | 85% |
16 | 移植骨监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假体合并症 | 全身骨显像 | 90%左右 |
17 | 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 | 18F-FDG PET显像 | 90%左右 |
18 | 甲亢、甲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 | 甲状腺显像 | 90%左右 |
19 | 异位甲状腺 | 131碘甲状腺显像 | 90% |
20 | 嗜铬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 | 肾上腺髓质显像 | 90%以上 |
21 | 骨质疏松症 | 骨密度测定 | 90% |
二.ECT检查典型病例图片
1.甲状腺显像:左叶甲状腺瘤 2. 肾功能动态显像:上尿路梗阻性肾病
3.ECT-PET显像:肺癌并淋巴结转移 4.ECT-PET显像:鼻咽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5.131碘显像:甲状腺癌广泛转移 6.脑血流灌注显像:左额叶颞叶病灶(癫痫)
7.肝胆动态显像:新生儿肝炎 8.肝胆动态显像:先天性胆道闭锁
9.异位胃黏膜显像:Meckel’s憩室 10.淋巴显像
11.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显示存活心肌 12.全身骨扫描:前列腺癌多发性骨转移
三.骨密度测定有什么意义: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 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早诊断早治疗。
◆ 骨折风险评估,预测发生骨折的可能性。
◆ 监测骨密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 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定期检查非常必要。
四.核医学科治疗项目介绍
1.131碘治疗甲亢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毒症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临床甲亢的80%。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和131碘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抗甲状腺药物疗效肯定、安全,但疗程长、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复发率低,但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疤痕。用131碘治疗甲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大量临床应用证明,131碘治疗甲亢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放射性核素治疗较成熟和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一般只需服药一次,治愈率即可达75%以上,有效率95%以上。因此该方法被喻为“不流血的手术”。
图1 服131碘后甲状腺缩小
2.32磷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瘢痕等
射性32磷均匀涂抹于滤纸,将滤纸剪成皮肤病变形状,敷贴于病变表面。由于射线对病变产生持续、均匀照射,使血管闭塞、失去血供、机化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毛细血管瘤、瘢痕疙瘩、鲜红斑痣、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牛皮癣、慢性湿疹、浅表鸡眼、寻常疣、口腔黏膜和女阴白斑、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翼状胬肉等。其中对血管瘤效果佳,治愈率达75%-100%,对神经性皮炎和牛皮癣治愈率在60%以上,眼部疾患治愈率为75%-90%。
3.89锶/153钐治疗骨转移瘤
大多数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其中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更可高达80%以上,并伴有骨痛,从而患者活动减少甚至丧失,长期卧床不起,全身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除手术、放疗、激素疗法和化疗外,放射性核素89锶或/153钐是近年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新方法,可明显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用量。一疗程只需注射一次,有效率在85%以上,约40%患者病灶减少甚至消失。
4.32磷治疗增生性血液病
异常分裂增殖的造血细胞不仅浓聚32磷,而且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高于正常组织细胞,其RNA和DNA受到破坏,病变组织的生长受到抑制和破坏,达到治疗目的。该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个疗程的缓解期可从数月至数年,平均1-2年,是该病的较好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后4周,血小板开始下降,1.5个月达到正常,一次治疗即可达到暂时性完全缓解,缓解期为1-18个月,平均1年。
5.32磷胶体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病变
超声导引下将32磷胶体经皮注射甲状腺良性肿瘤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瘤囊性变,32磷胶体可持续作用于局部组织,产生电离辐射效应,达到治疗目的。该法属于微创治疗,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对甲状腺囊肿的治愈率约为85%,对腺瘤的治愈率约75%左右。
6、131碘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
非毒性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男性患病率为1%,女性为5%,随病程进展可发展为甲亢或甲低。甲状腺激素制剂是治疗该病的药物,但服药时间长,停药后复发率高。手术治疗是较常采用的方法,但术后10年复发率约10%-20%。用131碘治疗已日渐普及,该法简单、安全、有效,能明显缩小甲状腺,复发率低,可重复给药。
7.131碘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可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甲亢症状。当给予病人治疗量的131碘时,结节摄取大量131碘,131碘发射的射线发挥治疗作用;而周围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不摄取或极少摄取131碘(图),所以接受的辐射剂量很小,不被损害。一般结节在治疗后2-3个月逐渐缩小,甲亢的症状和体征也逐渐改善。一次服药的治愈率接近70%,极少发生甲低。
8.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具有摄取131碘的功能。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及放疗效果不理想。采用131碘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甲状腺癌手术后残留的微小病灶,降低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并可以对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病灶起到理想的治疗作用,使甲状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5倍以上。因此多数学者认为,采用“手术+131碘+甲状腺激素抑制”是目前甲状腺癌的较好治疗方案。
9.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
通过微创方式将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到肿瘤组织,借助粒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较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资料表明,放射性粒子植入对脑肿瘤、鼻咽癌、肝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眼眶部肿瘤等多种肿瘤有效,可使病人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甚至消失,转移和复发病灶减少。
10.胸腹腔内介入治疗
(1)膀胱内乳头状瘤容易恶性变,手术治疗后又易复发,特别是浸润范围较大的扁平状瘤无法进行手术,放射治疗又不敏感。采用放射性32磷胶体注射治疗,可使肿瘤组织受到均匀照射。
(2)胸腔注入法在注入放射性胶体以前,应抽去胸水,由注射器通过导管直接注入胸腔内;注射后需经常变换体位,使放射性胶体在胸腔内得到均匀的分布。
(3)腹腔注入法方法与胸腔注入法相同。上述肿瘤组织在治疗后2周,开始消退和纤维化,胸腹水可缓解,积液内的癌细胞可消失。手术和放射性胶体治疗结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1.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包括甾体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和其他抗风湿药物,这些药物的疗程长,毒副作用常见,停药后容易复发。云克(99Tc-MDP)是一种含微量放射性的药物,对骨关节具有靶向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个疗程,有效率达85%以上,主要表现为各种症状的缓解,骨关节组织的修复性改变。
核医学科地址:3号楼负二楼
咨询电话:020-89168229
copyright © 2023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39健康网
备案号:粤ICP备19109196号-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 邮政编码:510317